习惯性流产在学术上称为反复自然流产(简称RSA),指连续两次怀孕在同一妊娠周发生自然流产的现象,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,属于不育症的范畴。这类患者往往经历多次的妊娠和多次流产,部分患者发生流产次数甚至高达7-8次,不但给患者本人身心带来极大痛苦,而且由此可能导致家庭的不和与婚姻的破裂。
一、什么是反复自然流产
反复自然流产经典的定义是自然流产三次或三次以上者,称为反复自然流产(habitual abortion)。近年来认为不必等三次流产后开始寻找流产原因,二次流产就可以设法寻找流产的原因,已被国内外广大妇产科医师所接纳。
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率较高,报告为10~18%。临床应用高敏感度的测定,发现不少在月经前已阳性而发生流产,称为隐性流产(occult abortion)。患者月经稍延迟,月经量稍多或正常,实际上是一次未着床的流产。若将此类流产亦计算在自然流产内,自然流产的发病率可高达50~60%。当受精卵未具备全部的发育条件,自然的保护机制将其早日排出结束妊娠。但若反复发生早期流产,应寻找其原因,如果是可以纠正的原因加以治疗可获健康婴儿。
二、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
反复自然流产的病因很多,染色体因素5%、解剖异常10%、内分泌因素10%、免疫因素5%、炎症<5%、未找到原因65%。影响胚胎自身发育或发育环境差时将停止发育而流产。二次停育而流产时应有系统的进行检查寻找病因,有些是可治的,有些无法纠正,可通过医学辅助生育技术解决。
(一)染色体异常
卵子或精子在第一或第二次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中发生异常,造成染色体数或结构异常,是早期流产中常见的流产原因。最多见的染色体异常有染色体三体,约占流产胚胎50~60%。这类先天缺陷常是致命的,因此多数在早孕期即流产。某些三体如13、18、21三体有时能存活至孕中期发生晚期流产,亦有能存活至足月。核型45,X在染色体异常中占第二位,多数亦在早期流产,少数能存活至足月,出生后即表现为Turner综合征。多倍体异常较为少见,其中以三倍体为多见。当子代发生异常时,有些父母的染色体均正常。有时父或母可有染色体平衡易位。有习惯流产史的男女中平衡易位的发生率较高。父母有平衡移位时要看遗传物质有无丢失,丢失多少。若无丢失不影响胚胎的发育仍可存活。性染色体异常而能生存时可影响个体生育下一代,亦有在胚胎早期即流产。年龄大于35岁的妇女卵子老化,X染色体易发生不分离,胚胎性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。(推荐阅读:习惯性流产能治愈吗?)
(二)解剖异常
主要是凡影响子宫血运影响内膜着床的准备均将造成流产。患子宫先天畸形是常见的早期流产的原因。子宫畸形包括子宫纵膈,单角子宫,双角子宫等。子宫畸形,宫腔小,不能扩张适应胚胎发育而排出,着床在子宫纵膈上血运差,不适宜于胚胎发育。宫颈先天发育异常,或因早孕期人工流产的创伤,使宫颈口松弛,不能承受胎儿增大时的宫腔内压力而导致流产。
近年来由于宫腔内操作增多,造成创伤形成宫腔粘连明显增多,使宫腔变形,重时影响着床与胎盘的形成而造成早期流产。
子宫肌瘤在妇女中的发生率高,粘膜下肌瘤大时堵塞宫腔影响着床致成流产。
(三)内分泌功能失调
排卵后形成黄体分泌黄体酮,使内膜变为分泌期准备孕卵着床。若黄体酮分泌不足,内膜分泌准备不足,影响胚胎早期发育,将致成流产。习惯流产的内分泌原因以黄体功能不足为最为多见。黄体功能不足多见于多囊性卵巢综合征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诱导排卵效果差与甲低的孕妇。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,由于血管病变可影响子宫血运影响胚胎发育。
(四)免疫因素
1.血型不合:ABO血型不合的夫妇中,约1/5妊娠早期流产,胎儿红细胞有机会进入母体产生抗体而导致流产。并非所有ABO血型不合的夫妇发生流产,Rh血型不合如丈夫血型Rh+,妻子血型Rh-可产生抗体。我国绝大多数为Rh+,Rh-者极少,但仍不应忽视。2.其它如抗磷脂抗体也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抗体,抗体阳性时流产发生率高,机制尚不清楚。HLA抗原亦可能与某些早期流产有关;抗精子抗体的阳性率较高,自身免疫抗体如红斑狼疮等流产率高,但其机理尚不清楚。
(五)炎症因素
盆腔内各种炎症的存在引起组织炎性反应,必将影响胚胎着床发育而早期流产。一般在不育系统检查时即可发现,而早期治愈即可避免怀孕后发生流产。
(六)吸烟与酗酒均影响精卵与胚胎发育而早期流产。
(七)流产既然是一种自然的保护机制,每次怀孕亦不一定都能正常发育,因此大多数不一定能找到原因。
温馨提示:以上资料仅供参考,具体情况请向广州仁爱医院在线专家免费咨询。